一封致万达信息大数据团队的感谢信

尊敬的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领导:

您好!

我是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临床一线的产科医生。本次来信,是想向贵公司张敬谊大数据团队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意!

临床工作中,我会碰到许多形形色色胎儿生长发育异常的胎儿。有的妈妈会担心宝宝太大了不能顺产,但更多的妈妈会担心宝宝太小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胎头小的,她们担心小头畸形,将来会不会影响智力;腿短的,她们担心会不会是侏儒,将来会不会影响身材;全身都小的,她们担心有畸形,会不会有染色体方面的问题。然而,我们亚洲人一直使用欧美国家的参考标准,这无形中会增加我们“偏小”担忧;更让产科医生困惑的是,我们缺少动态观察胎儿生长轨迹的工具,对胎儿的生长趋势无从判断。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我近10年。

我与大数据团队结缘于上海市科委的一个课题。项目合作之初,我就被她们敬业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娴熟干练的业务能力所折服。2018年10月10日,随着合作的深入,我在合作标书的基础上将我的设想提了出来,没想到大数据团队二话没说就应承下来。接下来,她们就在学习英文医学文献的基础上艰难前行。我们开了无数次碰头会,微信上的聊天记录粗略估计有数百条,经过反复测试、修改、完善,成功整合了我院传统使用的标准、香港标准、新加坡标准、WHO标准、Intergrowth-21标准和NICHD亚洲标准,并结合我们医院的超声测量数据、软件计算结果和新生儿实际出生体重,得出我们更加适合选择使用香港标准和NICHD亚洲标准的结论。我们不但可以描绘胎儿的生长轨迹,还可以测算胎儿偏离应有生长轨迹的百分位数。这样,我们针对同样一个病人,我们可以使用不同国家的标准、不同的胎儿生长发育指标进行全面评估,从而尽可能得出一个尽可能准确的诊断,既不会耽误诊断,也不会给孕妇徒增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让人感动的是,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不是我催促她们,而是她们鼓励我不断坚持。在开发的过程中,对标市场同类产品时,因其涵盖的内容更多,我一度想过“拿来主义”,但项目组李静鼓励我说,我们有这么多的标准可以参考,一定会给胎儿的评估更加全面;同类产品数据不能保存,临床医生每次绘制曲线都要重复录入,使用粘性不够,我们一定能够做的更好。事实证明,她没有说错。随着软件进入最后测试,我们发现,我们的软件不但比同类产品更友好,评估更全面,而且准确度更高!此外,我是一个临床、教学、科研工作都非常忙碌的人,我只能提供意见和建议,其余的工作完全是靠她们团队在完全不熟悉的领域一点点摸索并开发出来的。我可以说,这种合作模式,换成其他任何一个团队可能都无法完成!我白天要忙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往往在周末或者工作日夜间与她们沟通交流,她们都是有求必应。潘怀燕、李学源,他们牺牲了很多自己的休息时间参与到项目的建设中。我知道,这背后还有很多我未曾谋面的人在默默的提供帮助,在此一并感谢!

真正促使我提笔写这封感谢信的原因,是我根据软件提供的信息,近期成功诊断了2例可能预后不好的病例。第1例病人,超声提示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都小于相应孕周。按照传统的诊断思路,这是均称型胎儿生长受限,只要排除染色体异常即可。我们建议她做了羊水穿刺(检查结果是正常的)。我根据胎儿的生长曲线,发现胎儿头围的生长轨迹明显偏离了最初的轨道,建议做了胎儿的核磁共振(MRI,对诊断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有帮助),结果提示胎儿脑回偏少。据文献报道,胎儿无脑回在出生后发展为小头畸形的概率为100%,智商仅有30-40。第2例病人,因为表现头小,所以做了胎儿的MRI,结果是正常的。按照传统的诊断思路,能做的事情只能是门诊随访。然而,我看了胎儿的生长轨迹,怎么看都不放心,给她复查了MRI,结果提示胎儿老年脑(脑萎缩),预后也不好。这两例病人让我们在胎儿出生之前做了诊断,能够让家属提前做好心理建设和心理支持,也能够让新生儿能够尽早接受儿科专科医生的介入和干预,而不是要等到他们不能站了,不会说话了才想到看医生,我觉得我们已经做了非常了不起的工作。对患者悲悯之余,我觉得我们历经近1年的工作终于开始应用于临床并发挥价值,那份激动和对团队的感激,无以言表。我相信,随着软件在临床应用的推广,我们完全有希望能够更早的发现胎儿宫内病变,从而能够早期干预。

胎儿生长受限是产科最为复杂的疾病之一,是你们团队的支持和技术支撑让我在这条艰难的路上有力前行!我相信,团队近一年努力所开发的成果,一定会造福一方百姓。

最后,我再次向张敬谊大数据团队表示最诚挚的敬意和感激!向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有如此优秀的员工致以敬意和祝贺!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肖喜荣

二零一九年八月二十七日